無法觀看, 請至網頁版

 水庫種電商機可期 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加速實現非核家園目標

 

有鑒於氣候變遷加劇,政府積極推動2025年全國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20%的非核家園目標。其中,在水庫、滯洪池、埤塘、魚塭、淨水場及堤防等水域,以固定或漂浮型方式架設太陽能發電站,統稱為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SEMI能源產業部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於222日舉辦「2019 SEMI能源系列論壇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技術與漁電共生應用」,邀集產、學、研專家深度剖析此一新興的太陽能發電形式。

 

杜邦太陽能解決方案中國區技術經理胡紅杰表示,近年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全球安裝量急遽增加,2014年全球安裝量僅10MW,至2018年第三季為止已迅速攀升至1.1 GW。新望公司協理范明中亦指出,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可有效減少土地取得成本,但整體系統建置時需特別加強防水、防塵、防腐蝕三大功能。

 

胡紅杰以太陽能背板材料而言,因為需要背負更高的電位差導致衰退壓力,設備維護複雜度亦大幅增高,因此建議選擇環境耐受度更高的太陽能模組材料。范明中也針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心臟--變流器(Inverter)建議選用完全防塵並可抵擋任何角度低壓水柱的IP65防護等級材料,如果電廠位於鹹水域環境,更需進一步考量箱體與接頭的抗鹽害、防腐蝕的能力,避免燒焊、並選擇抗UV的烤漆材料。

 

近日民眾擔憂在水域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恐將造成水質污染,工業技術研究院專案經理劉峻幗也提出說明。目前農委會、水利署、能源局均針對太陽能發電系統對水質影響訂有管理規則,且業界均有共識採用高壓水柱清洗設備。不過,目前政府僅在自來水廠進水、出水前進行嚴格水質檢測,由於都是末端檢測,若水庫區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真的發生化學物質溶出情形,在後端很難發覺。他建議業者在設備出廠時就透過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取得驗證,並配合定期檢測,讓民眾更安心且更信任新技術。

 

今年一月,行政院農委會公告「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讓結合養殖漁業與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漁電共生政策更加明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葉信利指出,全國養殖面積前五大的陸域養殖場,主要分佈在彰、雲、嘉、南 、高、屏六縣市,與台灣強日照範圍區重疊比例相當高,適合發展結合養殖漁業與再生能源產業的「漁電共生」。

 

葉信利說,目前海水研究中心在台南與台西各設置10公頃的綠能養殖創育基地,太陽能光電業者與農企團體進駐,集中測試漁電共構下最適合的養殖物種及養殖方式。目前可確定的是,養殖魚塭水面設立太陽能光電系統,魚塭水面冷卻效應可提升光電發電效率。

 

台鹽綠能公司總經理蘇坤煌也分享實際經驗,漁電共生場域設計在溫堤上設置立柱型、蓄水池或低密度養殖區可規劃水面型光電設施,不會改變漁民既有的養殖物種與作業流程。除此之外,更可進一步引入水質自動監測儀器,監測環境並量化養殖參數,不僅可增加農漁民在農業與綠電收益,更可創造共存互利的新經營模式,是傳統養殖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SEMI能源產業部從創能、儲能、節能與智慧系統整合四大方面,連結能源產業鏈並促進合作。針對國家能源政策進行建言發聲,並且舉辦大型研討會與產業委員會協助會員即時更新產業動態與拓展商機。此外,全台最完整的一站式能源採購平台「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將於101618日登場,更多展會及活動詳情,請至官網查詢:https://www.energytaiwan.com.tw/zh_TW/index.html

 

更多相關訊息

Jane Chen 陳玉蓁 | 電子郵件:janechen@semi.org | 電話:(03)560-1777 #113